關於原住民---鄒族

                                                                                                                                                                                                          [回原住民專題首頁↑]

  台灣原住民
  image 泰雅族
  image 賽夏族
  image 布農族
  image 邵族
  image 鄒族
  image 排灣族
  image 魯凱族
  image 卑南族
  image 阿美族
  image 達悟族(雅美族)
image
噶瑪蘭族
 
image
太魯閣族
 
image
撒奇萊雅族
image 賽德克族
                               
  image

   

地理分布
鄒族大致分為北鄒及南鄒,當中的北鄒指的是阿里山曹亞族,(又分為Tapagu
-Tufuja群和Lututu群,南鄒是指卡那布亞族及沙阿魯阿亞族。

族群介紹
一首「高山青」正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有沈穩內斂的個性,高聳的鼻子,令人感受出幾分的驕傲與自信。
鄒族人的社會組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一) 大社(hosa):由幾個氏族聯合組成。
(二) 氏族(aemana):由幾個聯合家族組成。可能有血緣關係,也可能沒有血緣 關係,同一氏族之間禁止通婚。
(三) 聯合家族(ongo-no-emo):由幾個單一姓氏的家族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漁區、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稱粟祭屋)。
(四) 單一姓氏家族(emo)︰例如:特富野社的安家是本家,由安家分出武家與洋家。而鄭家與田家又是安家的養子,因此安、武、鄭、洋、田等五家為同一氏族,不得通婚。
鄒族有幾個特殊地位的人物:
(一)頭目(peogsi):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襲。
(二)征帥(eozomu):爭戰、獵首的指揮官,有時可能是頭目。
(三)勇士(maotana):在戰場上有特殊功勳的族人。

物質與生活
鄒族原始文化以狩獵為主,代表獵神的獸骨架與祭粟倉是氏族宗家的象徵物,社會組織與布農族相似,以父系氏族群之社會為基礎。
男子以皮革為主,女子衣服以麻與棉布為材料,麻布由婦女自織,還有男人以鹿皮做的鞋子通常於旅行時穿著。

社會與文化
(一) 精細的鞣皮技術:以獵物的皮為衣飾是鄒族的特色。
(二) 嚴密的家族制度:不管是婚姻或是祭祀行為,都以家族制度嚴密地運作,由此擴展至鄒族整個部落,這也是鄒人較易整合、做事效率高的因素之一吧。
(三) 簡單、大方的衣飾:除了男子的獸皮衣飾以外,以紅色布料為主的衣服配上帶著羽飾的帽子,是鄒族男子的標準打扮。女子則以紅色胸衣、刺繡頭巾、藍衣黑裙為主要裝扮。
(四) 失傳的製陶技術:日本人鳥居龍藏在西元一九○七年調查鄒族時,只有兩人會製作陶器,目前已無人知曉製陶的技術。

傳說與祭典
(一) 凱旋祭 (或稱戰祭Mayasvi):屬於全部落性的祭典,舉行凱旋祭的時機有三種(一是出草歸來;二是重建會所;三是小米收穫祭後視當年的情況(如有重大變故、不順遂之事)擇期舉行。)
(二) 小米收穫祭 (Homeyaya):屬於家族性的祭儀,以小米祭屋為主要祭祀場所,每一個家族的成員都必須回來,再藉著聯合家族之間的互訪達到聯誼的情感交流。
(三) 小米播種祭 (Miapo):通常在聖誕節後至元旦期間舉行,藉著小米的播種儀式祈求今年的小米豐收。
(四) 子安貝祭 (Miyatjgu):傳說沙阿魯阿族的祖靈藏在子安見(殼)裡,平時收藏在一個小壺裡,到祭典時才拿出來供奉。其原意接近祖靈祭。



資料來源
1.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http://tipp.apc.gov.tw/index.jsp
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臺灣原住民分布及介紹
http://www.tacp.gov.tw/